中金在线 > 市场 > 股市要闻

|股市要闻

外资巨头仍处前期布局阶段

中国证券报 佚名

|
  根据统计,三年前,首家外资私募瑞银资产完成了在华登记备案并开始发行产品。三年后,合计已有23家外资独资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完成了备案登记。
  不过有一个现象,这些动辄在海外坐拥上万亿美元管理规模的外资私募,三年的时间里在中国内地的总管理规模却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外资巨头在中国内地仍处于前期布局阶段,这也反映出要适合本土市场的发展,外资必须要适应本土的一些特点。
  特点一就是“英雄”比“策略”重要。买基金,买的是基金经理的赚钱能力,这已经是较为普遍的认识。特别对于私募基金而言,这种门槛高、透明度弱的基金产品更加需要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信任。市场中每每出现爆款,并非是私募公司造就的,而是源自于投资者信任管这只基金的那个人。从淡水泉的赵军,到后来的高毅邓晓峰,大家所信任是他们中长期战胜市场,获取收益的能力。因此,买私募基金的本质就是看人。投研团队确实重要,可灵魂人物的作用更是难以忽视。
  作为外商独资企业(WFOE),这些海外巨头的模式在当前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复制自己海外已有的策略,二是在内地招聘基金经理。前者在对冲策略上获取了不少粉丝,也达到了一定规模;而后者的境遇却不尽如人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多建立私募的“大佬”们都有着自己对于公司建设的理解,想要收录新的“大将”着实有些不易。
  想要打破这样的格局,也并非没有方法。在量化对冲上发力是一种,引入全球市场的新投资策略也是一种。但更靠谱的莫过于用时间去沉淀,去证明这批洋私募的能力。外资入华三年,不论在海外如何所向披靡、风光无限,要在内地树立起老牌私募基金的品牌效应。终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