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市场 > 股市要闻

|股市要闻

曹中铭:实现退市常态化需采取哪些措施

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

|
  5月17日,沪深交易所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决定依法依规分别对*ST海润、*ST上普、*ST华泽和*ST众和四家公司的股票实施终止上市。四家公司中,*ST上普为主动退市。这也是继中国二重之后,A股出现的第二家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
  其实,除了四家公司退市外,今年沪深交易所还分别对9家上市公司实施暂停上市的措施。这其中就不乏“明星”公司。如金亚科技为创业板首批挂牌的“28 星宿”之一,乐视网曾经更是贵为创业板“一哥”。像这些曾经的明星股从辉煌到没落,从高潮到低谷,既凸显出市场的变迁,也应该留给市场、企业与投资者更多的思考。
  在证监会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以及强化退市监管之后,近几年来,A股市场退市的上市公司逐渐多了起来。像2018年就有*ST吉恩、*ST昆机、*ST烯碳、中弘股份等企业被扫地出门,这说明A股上市公司退市正逐渐步入法治化、市场化,也体现出沪深交易所“依法治市”的监管理念。尽管如此,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退市率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A股上市公司离退市“常态化”还有不小的距离。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本该退市的上市公司,仍然能够苟活于市场上。实际上,在A股市场,一家企业要想上市,背后的难度并不小,这也与企业退市牵涉到更多方的利益密切相关。
  四家公司被退市,以及多家企业被暂停上市,无疑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个人以为,对于 A 股市场而言,须打破退市难的困局,让上市公司退市真正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大幅降低上市公司退市的门槛。上市公司退市难,主要难在门槛高上。像主板企业的正常退市,往往需要满足连续四年亏损的条件。于是乎,某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常常会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微利,然后再出现连亏两年再盈利的循环。降低上市公司退市的门槛,是破解退市难的关键所在。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