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证券要闻

|证券要闻

LPR“降息”意未尽 缓步下行犹可期

中国证券报 佚名

|
  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更新,1年期LPR再降5基点,LPR“降息”预期兑现。分析人士指出,复杂的内外形势,考验政策制定者的智慧;1年期LPR连续小降、5年以上LPR不动,既确认降成本的方向,也显露出各种现实约束,降成本仍需多措并举,未来LPR仍可能继续缓步下行;LPR小降相对利好股市,对债市影响偏中性。
  1年期LPR连续小降
  9月20日,LPR迎来改革形成机制之后的第二次发布。最新的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与之前数值相比,1年期LPR下降5基点,5年期以上LPR则没有变化。
  尽管市场对于LPR趋于下行有共识,但对于实施路径存在分歧。之前更多观点认为,央行将通过下调MLF利率方式带动LPR下行。然而,8月以来,MLF利率下调预期几度落空,让“降息”预期屡屡受挫。
  研究人士指出,当前下调MLF利率面临着诸如物价结构性上涨、人民币汇率贬值等诸多制约,同时要把握政策节奏,考虑为未来预留政策空间。更重要的是,先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是市场利率不够低,而是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不畅。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央行改革LPR形成机制,主要目的就是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倘若直接下调政策利率,可能偏离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政策初衷。
  改革后,LPR报价源于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MLF利率加点变化,都会引起LPR变化。9月17日,央行开展新一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没有变化。因此,这一次LPR下降通过压缩加点的方式实现。换句话说,是通过银行“让利”实现的。
  为何降幅只有5基点?既然是通过银行“让利”实现,银行就会考虑压缩加点对自身经营的影响。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当前银行负债仍以存款为主,降准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但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仍偏高,出于维护息差的考虑,对于下调报价会相对审慎。还有业内人士表示,LPR正处于推广应用阶段,各方参与者适应和运用新机制需要过程,下调报价不宜过快。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