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消费

|消费

瑞幸咖啡能涅槃重生吗

经济日报 佚名

|
  企业诚信出了问题,绝不可能打造出有价值的百年老店,迟早会被市场抛弃。从今年4月份曝光财务造假,到经过海内外监管部门多次调查与处罚后,相信瑞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上,瑞幸脸上无光,让人敬而远之,但戳破光怪陆离、似真似幻的泡沫,重新回归做好咖啡的初心,瑞幸未必没有翻身机会
  9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对瑞幸咖啡的行政处罚,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及协助其造假的40多家涉案公司机构被罚共计6100万元。
  从成立到上市不过17个月,创下全球最快IPO纪录的“小蓝杯”端到这一杯罚酒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后悔当初的造假决定。据悉,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处罚的依据是《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的是瑞幸在经营行为上的虚假宣传行为,指出其在多家第三方公司帮助下,虚假提升瑞幸咖啡2019年度相关商品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率等关键营销指标,并用于虚假宣传。
  其实,去除虚假营销、财务造假部分,谁也不能否认,瑞幸对中国消费者的心态摸得很准,从选址写字楼、简约化装修、超低价格体系、茶加咖啡与轻食的产品设计,都高度契合了都市白领的需求。瑞幸财务造假传出后,消费者并未减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消费者对瑞幸较高的认可度。
  同时,瑞幸对中国市场的观察也很准确。咖啡是一个外来饮品,在中国的渗透率远未达到饱和。事发时,瑞幸在中国不过数千家门店,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还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壤。以中国市场之大,瑞幸如果多一些耐心,完全可以实现其超越友商的梦想。可惜,对速度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让其走上了歪门邪道。
  市场监管总局的通报还透露了资本在瑞幸事件中发挥的副作用。这次瑞幸虚假营销牵涉的企业高达40多家,其中不少与瑞幸有资本上的牵连。这不得不叫人怀疑,资本在瑞幸财务造假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当下以资本驱动的创业者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妥善应对资本带来的助力与阻力。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