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消费

|消费

“红薯革命”“玉米热潮”…听人大代表说说乡村振兴

新华网 佚名

|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红薯革命”“玉米热潮”…… 听人大代表说说“乡村振兴经”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一个红薯可以“撬动”多大产业,一根玉米能够成就怎样事业?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不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尝试,将农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也带来了自己的“乡村振兴经”。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故事道出不少发展的“硬道理”。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这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在我们老家太行山区,家家种红薯,户户做粉条,粉条远近有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谈起红薯就滔滔不绝。
  裴寨村一带属太行山丘陵地带,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红薯生长,沟沟坎坎栽上就有收成。
  “头些年,我们也种过蔬菜、鲜花,但因技术难、风险大,参与热情并不高。”裴春亮说,村里调整思路,发展乡亲们易接受、好上手的本土“项目”。这个以前当地的主要食物来源,今天在现代产业的帮助下,变成了乡亲们的“生财之道”。
  从红薯到粉条、酸辣粉……裴寨村把小小的红薯“玩”出了花样。“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让酸辣粉不仅畅销全国,还卖到海外,代加工的品牌超过170家。
  “啥收入高、卖得好,就种啥”,这是乡亲们对市场经济最质朴的理解。
  “从地里找机遇,把现代农业和电商服务结合,就能闯出新路。”裴春亮说,红薯为村子注入了新动能,村里还要打造可追溯的红薯产业链,带动太行山区的乡亲们奔小康。
  红薯可以“成就”一个产业,玉米也能“造福”一方百姓。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有关玉米的致富经远近闻名。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