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商业要闻

|商业要闻

李东生:全球化是中国制造的战略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佚名

|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叠加逆全球化重塑全球产业结构,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这给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企业带来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逆境中克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家勇于进取、敢于担当,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破局突围、追赶超越的必然路径。
  中国经济和企业面临新挑战
  今年以来,美国保持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加征的额外关税,将中国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单位列入制裁名单,同时拉拢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对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实施全方位围堵。
  美国这种逆全球化行径给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的短期发展带来了多重冲击。首先,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加征关税等将直接增加中国对美产品出口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其次,为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在华制造企业可能被迫向外转移部分产业链,削弱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再次,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占据专利、技术研发、产品设计、重要装备和设备部件等产业链上游,中国企业对其存在一定依赖性,使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关键器件“卡脖子”和产业链断裂风险。
  逆全球化潮流虽然会对我国外向型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无法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全球化贸易规则会有一系列调整,这将是未来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我国制造业完全有能力应对逆全球化挑战。为应对国际经贸局势的复杂变化,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打破外界的封锁和施压,同时增强制造业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基本格局定调。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