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绿地共享还需共护

经济日报 佚名

|
  

  “人家的草坪能踩,咱们的草坪为何只能‘干看着’?”每到踏青时节,类似的疑问总会出现在网上。

  

  观赏性和实用性如何取舍?以后这种“纠结”或许会少点儿了。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近年来,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不少城市正逐渐“把城市融入大自然”。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0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支一顶帐篷,带一些食物,邀三五好友拥抱自然、共话家常,怎一个惬意了得!为了这份惬意,地方以及企业都有自己的探索。比如,利用空地绿化改造,成都市已对城市的393个“金角银边”示范点位完成建设和改造;去年广州推出了第一批24个绿地草坪帐篷区,一经开放便“圈粉”无数;等等。再如,蒙草集团运用“草”科技打造了一款创新生态产品——“走路草坪”。其混合配比国内不同品种的乡土草种,垫层丰富、结构稳定,具有减缓膝盖受力的柔软特性,因而被企业相关负责人戏称为“欢迎踩踏”。

  

  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理念铺路。此次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开放用于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域要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推广地块轮换养护管理等制度,避免植被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鼓励各地拓展开放共享的绿地类型,增加绿色活动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建设公园绿地,就是服务百姓,而不是做一个用来珍惜的“盆景”。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