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撬动生育意愿需优化软环境

经济日报 佚名

|
    北京市朝阳区日前发布公告,启动面向“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轮候家庭组织选房,这意味着多孩家庭将可直接配租公租房。除公租房外,近期各地密集出台鼓励生育配套政策,引发社会关注,从普惠幼托到教育减负,再到税收减免、住房优惠、陪产假等,一系列举措让大家看到生育多孩的好处。
  过去在农业社会,大家普遍有“人多好办事”的思想,生儿育女能帮干农活还能防老,儿孙满堂就是“人生赢家”。而今时代变迁,养育孩子的成本和资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生儿育女的动机也发生了变化。如今生育率下降已成为世界级现象。从实际情况看,随着生育年龄不断推迟,晚育现象更加普遍,尤其是三孩生育年龄未来可能继续提高。无论从医学角度还是从家庭角度看,高龄生育多孩的家庭压力显而易见,这对促进优生优育、家庭抚养等提出新挑战。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中国也不例外。无论是减少生活成本,还是提高收入水平,各地近期为提高生育意愿做出的努力、释放的信号都值得被肯定。不过,这些利好政策目前尚不足以成为促成人们生育的决定性原因。社会变迁绝非单纯由某一因素决定——人口、角色、地位的改变,都可能会造成其他相关联结构的变化。比如,出生率增加,会通过影响人口结构组成,进而影响到未来教育体系、经济互动、资源分配等众多方面。反过来说,撬动生育意愿同样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若将生育配套政策看作“蓄水池”,生育意愿就是“池中之水”。光靠政策放开,提高蓄水池容量是不够的,还要涵养“生育意愿”之水才行。要让“三孩政策”更好落地实施,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生育、教育、住房、养老、就业等一系列协同政策机制的构建和落地,最终形成覆盖范围更广、对家庭更友好的软环境。比如,完善就业女性的生育保障体系、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时间、营造更加有利于家庭生活的职场文化,可能比单纯发放生育补贴更吸引人。毕竟,生育意愿的形成,要建立在幸福家庭生活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结构的改善将是一个长久课题,需要久久为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秉志)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