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优化环境强健“体格”

经济日报 佚名

|
  近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其是广大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空气”,关系经济“体格”能否强健。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过程中,我国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亿万市场主体受益。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国内经济恢复还不均衡,部分市场主体的日子还不好过,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不少困难。在财税货币“真金白银”支持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的“软投入”,是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政策措施力度很大。比如,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压减办照、通关、办电、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时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以来,我国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密码”就在于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创业发展。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跃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场主体需要越来越好的“土壤”和“空气”。今年初,第三方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的评估显示,企业对招投标、中介服务、融资等方面问题反映较多;东部地区与中西部、东北地区之间,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之间,落实《条例》的进展也不平衡。这些情况显示,优化营商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整体推进。市场化方面,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尊重市场规则,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不必要的干预,实行公平公正监管;法治化方面,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国际化方面,要加强与相关国际通行规则对接,不断培育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方面可谓知易行难,需要加强制度设计,着力落实落细。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