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如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经济日报 佚名

|
  本期嘉宾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农村部原巡视员 黄延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孔祥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霍学喜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许竹青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小农户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发展方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就是一座“空中桥梁”,通过多层次中间服务,帮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什么需求?社会化服务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提升服务质量?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邀请4位专家进行研讨,一起为提升服务水平出谋划策。
  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有差异化服务需求
  主持人:当前,我国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急需哪些社会化服务?
  霍学喜: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我国农民逐步从同质群体演变为传统农户、兼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种典型类型,他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不同的需求。
  一是老龄化特征明显的传统型农户。这类农户希望能让生产变得轻松简便,对可以替代劳动的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尤其强烈。二是以务工、经商和其他经营活动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兼业型农户。对市场化的农地整理、耕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控、收割等农业技术和管理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三是通过农地流转、托管等方式获得农地经营权,初步具备职业农民特征的规模化农户和家庭农场,这也是代表我国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方向的微观主体。这类农户需要的技术和服务更加广泛,包括农地规划和整理设计、高效栽培和养殖、农资供应与配送、仓储和物流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