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

人民日报 佚名

|
  “十一”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深入云南、湖南、广西等贫困山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深山老林进行网络直播,普及中药材生态种植知识,为云木香、云当归、黄精等道地药材“把脉会诊”。近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100多种道地药材优质产区分布区划,推荐了265种贫困地区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发布了我国第一部《道地药材标准汇编》,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深度贫困地区,往往也是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深度贫困地区是中药资源种类丰富的地区,中药材是农村贫困人口种植业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多数中药材栽培历史较短,农民没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往往用种粮食、种蔬菜、种瓜果的方式种中药,过分追求产量,造成高产低质。
  “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这是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核心理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此举对于提升中药材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贫困地区多是中西部丘陵山地,地质状况复杂,土壤肥力不高,而大部分中药材对种植地的土壤肥力等要求不高。由于中药材通常是多年生植物,即使在丘陵或平原地带,也多栽培在山坡或贫瘠的土地上,可以有效避免“与粮争地”。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以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大农业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而中药材种植通常规模较小,宜于开展精细耕作,尤其在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方面独具优势。
  有人担心,种植中药材不除杂草,草就会抢走土壤里的养分。其实,杂草可以保温保墒,为中药材的幼苗生长提供小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活化土壤的矿质元素。中药材遇到杂草,就会使劲往地下长,与杂草争抢养分,其根部反而会长得更好。对于大量以根或根茎入药的中药材来说,杂草的竞争可能会造成中药材品质和产量的双提高。中药材生态种植强调“拟境栽培”,即一种野生药材在哪种环境长得好,就模拟哪种环境使其生长,遵循自然本来面目,不采用化肥农药,不刻意除虫除草,追求“天地人药合一”的目标。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