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人民日报 佚名

|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比如,当人们积极拥抱人脸识别技术、享受着“刷脸”带来的便利时,不久前一则17万“人脸数据”在某网络商城公开售卖的消息,就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另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取指纹信息。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人脸识别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脸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应以“充分告知+明示同意”为前提;企业或机构则担心,如果个人被过度赋权,会影响信息的合理收集与利用,有碍增进公共利益。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综合考量社会、产业、个人等不同层面的诉求,求取最大公约数,才能与时俱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