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面值退市股”为何自救难?

证券市场红周刊 佚名

|
  A股“退市难”的标签正在快速褪去,特别是在面值退市制度出台之后,触发该项条款而被迫退市的公司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在去年中弘股份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之后,今年以来又陆续有雏鹰农牧等多家公司触及此项条款而被退市。
  但单纯的“一退了之”并不能解决退市对投资者、债权人造成的损失,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手段,应当成为所有濒临面值退市的公司提前谋划、积极思考的方向。
  从“退市难”到“保壳难”
  和A股早先主要和业绩盈亏挂钩的退市机制相比,面值退市最大的进步是将退市主导权交给市场,由全体投资者“用钞票投票”来决定退市与否。在以往“十个便宜九个爱”的情况下,鲜少有股票会跌破1元,更何况面值退市制还留下了“连续跌破面值20个交易日”的缓冲期,看起来触发这一条款的概率并不大;但从市场走势来看,绝大部分股价跌破面值1元的公司,最终都很难走出退市泥淖。
  在今年以来A股强势上涨超过两成、较去年明显回暖的情况下,1元股从“退市难”变为“保壳难”,不得不说是个值得玩味的现象。
  如果说这些公司都无所作为、坐等退市也并不客观,在面临退市危局的同时,许多自救措施包括公布重组方案、董事长卖房增持等,但大多泥牛入海,不见成效。面值1元从底线成为了虹吸的黑洞,还是在大盘整体相对强势的状况下,说明A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炒低”、“炒差”之风,无疑是一大进步。对于参与低价股的投资者来说,现实的市场走势是最好的风险教育,即使是1元“地板价”也有很大的可能掉入地下室,甚至如雏鹰退(002477)那样被惨套八成。
  监管趋严,“重组老司机”为过去还债
  这些濒临面值退市的1元股,为何遭遇市场“用脚投票”,甚至连自救措施都反应冷淡?监管层加强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公司出台自救措施之后,常常会收到交易所的询问。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