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织就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网

新华网 佚名

|
  题:织就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网——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强勇
  可圈可点的“成绩单”,见证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历史性成就:自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到2018年底,帮助约2亿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
  从廉租房到公租房,从经济适用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从林区、垦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到城市棚户区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不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为住房困难群众织就一张多元化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保障网。
  因时因地制宜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69岁的李焕财曾是黑龙江鸡西市的一名煤矿工人。一年前,他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离,人生中第一次住上了楼房。
  由于长期煤炭开采,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四大煤城形成了目前中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的采煤沉陷区,逾14万户人家住在这里。受益于国家棚改政策,截至目前,四大煤城约有40万人正像李焕财一样搬离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搬入新居。
  实物安置与货币补偿并举、探索“共有产权”减轻群众负担……一系列的政策举措,2015年黑龙江省在国家支持下启动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歼灭战”。
  黑龙江的棚改进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2013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3271万套,7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发展红利。
  除了棚改“硬骨头”,各地还根据保障对象的需求,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面向困难群众的保障性住房供给日益丰富。
  由于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部分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房价和收入增长水平的差距拉大,住房保障压力加大。上海市持续探索,形成了由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征收安置住房构成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