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财经 > 观点评论

|观点评论

人保资管蔡红标: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民企“宽信用”

中国证券报 佚名

|
  蔡红标 :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民企“宽信用”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 蔡红标
  自去年以来,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特别是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充分说明了央行确保流动性充裕的政策目标。今年以来,将“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已成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笔者认为,能否将“增加流动性”的市场诉求向“提升流动性”转化,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利率传导机制的改善程度。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把控信贷总阀门的情况下,提升市场信用的边际放松。为此,笔者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市场化架构下的“宽信用”推进器。
  挖掘贷款信用保险价值
  本文的框架建立在以下要素的基础上:一是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在经济面临系统性风险或认为有必要时,可为特定机构进行担保以确保其信用。当然,这里的特定机构一般是金融机构。
  二是在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时,央行可以采用扩大抵押品范围,也可以购买质量较低或期限较长的债券。实际上,日本央行在实施量化宽松过程中,由于国债买无可买,已开始购买普通信用债,美联储也在两轮宽松中购买过部分信用债,这也意味着央行可以购买“信用”。
  三是保险公司有法定业务为“贷款信用保险”,为一般商业信用保险业务中的细分业务。贷款信用保险实际上可以成为现代保险业除寿险、财产险之外的重要乃至核心业务,特别是如今“宽信用”推进中缺乏有效举措的情况下,值得深入探讨。即如以信用保险为媒介,加速打通银行与借款人的信贷通道,所谓银行“不敢贷”的问题一定程度也会迎刃而解。
  为充分挖掘“贷款信用保险”的政策红利和市场价值,有必要组建专业公司。事实上,无论是在目前的财产险公司,还是外挂在寿险公司,贷款信用保险业务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区别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同时为了体现一定的政策支持力度,拟组建的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暂定名)将专职于国内民企的贷款信用保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用保险市场还不成熟,保险公司的定价缺乏有效的精算支持,因此有个试错过程。同时,银行与保险的互信或许也需要时间。作为借款人的企业能否给予保险以充分信任,或者保险与商业银行如何厘清职权利等,均有赖于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