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金融资讯

|金融资讯

3·15以案说险:莫因轻信反催收而变老赖

环球财富网 佚名

|
  在第38届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以案说险”普及金融知识,提醒广大消费者合理、理性用卡,切实提升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轻信“反催收”后果严重
  近年来,“反催收”活动愈发猖獗,甚至已形成“黑色产业链”,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金融稳定。在反催收机构的唆使下,部分消费者怀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反催收来“逃废债”,最终不仅损失钱财令经济情况雪上加霜,更有甚者还沦为“老赖”,被贴上不光彩的标签,连累子女和家人。
  例如,在深圳工作的小梁(化名),由于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形成了依赖信用卡提前消费的习惯,在多家银行接连办理信用卡,最后陷入了“以卡养卡”的恶性循环。疫情环境下,小梁的工作陷入了瓶颈,收入情况也大受影响。在朋友的建议下,小梁花费4000元,从中介手中购买了信用卡“反催收秘笈”,结果打开才知道,对方所谓的“秘笈”,不过是些捏造是非投诉银行恶意催款等伎俩。小梁情知上当,随即要求对方退款,没成想却立马被对方拉黑,4000元“学费”也打了水漂。
相似的经历,打工人小杨(化名)的结局却要比小梁凄惨得多。因无法及时还款,打工人小杨花费6000元从反催收中介那里学习了一堆反催收“法宝”,包括向亲友说明收到银行催款电话、短信都是骗子;主动诱导银行催收爆粗、犯错,留下录音、视频证据并向监管部门投诉……不仅如此,小杨还付费买了群主提供的提供“防爆”服务,只要提供姓名、贷款平台、身份证号码、手机号、运营商密码及QQ同步助手账号及密码等详尽私密信息材料,即可阻拦催收电话。但遗憾的是,这些反催收“法宝”不仅没有解决他的欠款需求,反而暴露了个人私密信息被反催收组织利用,最终使小杨落入了“套路贷”陷阱中。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