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行业综合

|行业综合

对话张亚东:音乐的力量与美感,都是“情绪化”的理性

生活在线 佚名

|
  “我们可以喜欢一个年代,但创作是既要熟悉,又要陌生的。”
  ——张亚东评皇后皮箱
  神秘,克制,儒雅… … 形容张亚东的词汇都闪着相似的光芒,这与其说是源于他自带的理性气质,不如说是他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所散发的独特魅力。音符跃动的夏天里,音乐制作人张亚东与作家许知远盛夏相约《十三邀·夏日特别版》,二人在音乐的力量里就情绪与理性在艺术与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展开了深入对谈。
一、 《艳阳天》 | 创作 :音乐是“情绪化”的理性
  乐器堆叠的工作室里,钢琴和架子鼓中间挤着一组90年代设计风格的沙发茶几,握着David Bowie主题马克杯的张亚东与许知远隔着茶几相对而坐,两人从Bee Gees听到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协奏曲,再到中国传统晋剧《打金枝》,最后听到他与窦唯合作的《艳阳天》,关于音乐创作“技术”的话题也逐渐展开。
“(窦唯)他有天分,但对技术有时候不太感兴趣,并且在他脑子里是没有什么可以或不可以的。窦唯肯定是最勇敢的一个,这种勇敢,我没有。”
  安全感在张亚东看来总是最大的问题,总是想“当一个好孩子”的张亚东也坦言:“我觉得创造力有的时候可能需要有一定破坏的那种能力,疯狂的能力,其实我是没有这个东西… …我在有限里的危险是可以的。”这种限制着张亚东的“破坏力”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的,是流行音乐创作中业已成熟并在不断革新的技术和逻辑。
  对比中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对技术重视的不同,是他看来两种音乐风格中最大的差异点之一。谈及始于情绪的音乐表达,张亚东直言:“极具理性的东西会震慑我”。东方音乐创作随性而发,西方音乐则更显逻辑和技术,从而铸成了成熟的西方音乐工业系统。
  “对你来说最伟大的时代是哪个时代?”“音乐可能我觉得巴赫。”巴赫时代已过去百年,许知远形容张亚东对巴赫的欣赏就像是爱上了200岁的巴赫年轻的样子。在之前接受的采访中,张亚东曾认为一首好歌的标准太宽泛,打动他的多是理性感性完美平衡的作品。“我觉得只有本能是靠不住的。”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