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行业综合

|行业综合

“口红效应”能否激活“后斯坦李时代”泛娱乐IP爆发第二春?

搜狐网 佚名

|
  2011年, 泛娱乐概念首次提出,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粉丝经济。同年,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步步惊心》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大火,口碑收视的双丰收让IP一词迅速闯入大众视野。与此同时,大批资本涌入影视市场,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纷纷强势入局,推动IP热持续发酵。
  近年来,以IP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和音乐等多产业联动的泛娱乐生态体系已经成型。但IP鱼龙混杂局面带来的七年之痒问题也开始显现,2018年IP剧的热度明显乏力,整体呈降温趋势。观众也开始回归至相对原始的创作逻辑层面,对于2019年的IP市场,优质的IP内容供给依然是大趋势。IP产业头部玩家腾讯和阿里耶纷纷调整策略,获得漫威之父斯坦李的千亿IP遗产的承兴国际控股也宣布进入后斯坦李时代,回归创作本体。
  伴随着经济下行的是口红效应的显现,且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及版权保护的完善, 2019年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能否迎来第二春?
  伴随经济下行显现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The lipstick effect)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口红效应的另一表征娱乐产业的不断逆势上扬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正是好莱坞的腾飞期,产生了卓别林、秀兰邓波儿等一批电影明星。1929年,美国电影总票房比前一年增长了58.2%,包括《金刚》、《乱世佳人》等电影相继搬上荧屏,给人们带来精神慰藉,为战胜经济衰退提供了精神力量。同为东亚经济体的日本、韩国,也在经济增长出现危机、不景气或增速下滑等拐点时,迎来了文化娱乐产业的爆发。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