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科技

|科技

环球网校:硕博士群体“非学术”就业是时代发展下的个体选择

IT新闻网 佚名

|
  导语:为什么许多人明明不想做学术,却还是要攻读博士学位?“学霸锦鲤”一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步步攀登直跃“龙门”后,却很可能在就业市场中做着一份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这是个体选择的迷失还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北清硕博“下余杭”,教育也“内卷”?
  近日,一则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了社会热议。从录取名单上新晋辅导员的学历来看,均为清一色的名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名校博士。这样一个在大众眼中貌似是人才“降维打击”的就业现象,不禁引发大众惜才的唏嘘,引发了一轮教育是否存在内卷化趋向的讨论。
  之所以会认为博士做辅导员屈才,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高等教育已呈高度普及化的当下,博士教育仍被定义为精英教育的范畴。在学术的圈地中,硕博士是学科的“看守者”;在就业的领地下,硕博士是岗位的“香饽饽”;甚至在婚恋市场,硕博士都因为普遍看好的预期处于相亲鄙视链的上游顶端……
  但是,冷峻且清醒的数据貌似更有现实的“骨感”。对于很多学子而言,"读博”更多成为了一个惯性和无奈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高校每年博士招生人数仅几千人,硕士也不过几万人。但在2020年,硕士招生人数已突破 100 万人,博士招生人数也已超过 10 万人。其实不难想象,这样一个连年攀升的数量在就业市场中厮杀将是何等惨烈。
  并且,这样的攀升态势完全没有要“刹车”的迹象,反而受到疫情后时代就业迟缓的影响迈入了“提速”的快车道。从各个学校公布的数据中显示,2021将成为考研竞争最为白热化的一年,多所高校考研报名人数涨幅超过了10%!就业难是催生考研热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断涌入的“扩招”学子又让硕博士群体在学历竞争力“贬值”的时代面临着有名无实的尴尬。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