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商业

|商业

文旅三方观察丨阵痛之后 民营舞团的“新生”还有多久

中国经济网 佚名

|
  疫情多点散发,迫使很多线下演出不得不延期甚至取消。这样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激化并放大了民营舞团当前所遭遇的生存困境。
  在4·29日世界舞蹈日这天,北京现代舞团将当日原本要在吉祥大戏院上演却又被迫取消的经典剧目《三更雨·愿》以抖音直播的方式呈献万千网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直播演出之前,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和团队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开会讨论当下舞团去留问题,最终,没有人选择离开。这也使得这样一台没有舞台布景和灯光的演出显得尤为悲壮、有力。
  也就是在前一天,陶身体剧场宣布计划解散舞团,舞蹈家杨丽萍宣布解散“云南映像”团队。面对当前的生存困境,此时两大建团逾十年的顶尖舞团做出的无奈之举,让业内倍感痛惜。
  “五一”凌晨,舞蹈家金星微博感言,“坚持是一辈子的事情,放弃只是一句话的事!”舞团已进入舞5G时代......
  在疫情的倒逼之下,线下常态化演出充满不确定性,这是否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个关于舞蹈的新时代已悄然拉开序幕?
  遭遇困境
  根据前不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演出市场经济规模共335.85亿元,与2019年同比降低了41.31%。其中全国舞蹈演出总场次4100场,票房总收入5.65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国演出场次较2021年同期降低25%以上,票房收入降低35%以上。如今,艺术团体的生存状态不难想象。
  相对于国有院团而言,民营独立团体抗风险能力更弱。
  对于“陶身体”而言,一直以来,演出尤其是国际巡演占据舞团运营很大比重,受近3年疫情影响,国际巡演、国内演出接连取消,从2021年底,舞团就已开始就处于负运营的状态,而类似开设舞蹈课堂、创立时装品牌DNTY、做快闪店等自救之举,其收效也只是杯水车薪。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