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行业 > 商业

|商业

没有“论文爸爸”,就没有“大数据苏轼”的天才式教育?

中国网 佚名

|
  中国孩子,要拿什么铺平和欧美孩子的教育差异?
  近日,清华附小的几个小学生火了!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大文豪苏轼,论文还做得有模有样,让一群老阿姨、老叔叔网友自叹不如!
  然而,仔细看这些论文,哈佛线上图书馆、我和爸爸通过一段程序把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词研究、但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另外一个网站这样的记述比比皆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如果没有这样专业、学问广博的论文爸爸,就算是清华附小的优等生,又如何能做这样高难度的分词研究以及将哈佛线上图书馆运用自如,并做出令人惊叹的学者型论文呢?
  这个案例应该是近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突破的典型案例吧,可喜可贺,然而,放眼世界,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新鲜,也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比如在美国,不论是私立,还是公立中小学,阅读课外读物撰写研究报告的作业都很寻常。有数据显示,美国一年级学生平均读书数量大约为47本,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人均读书数量则高达60本,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同学平均每人一年大约读40-50本书,学校还会布置孩子撰写堪比大学生论文的研究报告。这样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们培养阅读、分析、思辨的能力,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矗
  而中国的基础教育还是延续以往的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孩子基础知识的识记方面优势突出,而在孩子独立思考、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在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上则远远不足。
  中国孩子,要拿什么铺平和欧美孩子的教育差异?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拿到欧美优质学校的Offer后,自信满满地踏上留学之路,在之后的留学过程中却倍感失落,因为学制的差异、语言的问题、融入的问题、思维上的差异,他们明显感到心不从心,迟迟不能毕业。近日一则《在美失联中国女留学生新进展:校方确认其已离世》的新闻令多少人为之叹息。
加载全文

全部评论 登录 可发布评论哦!
加载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