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期货 > 名家论市

|名家论市

港股市场20年:中资企业的海外资本牧场

中证网

|
  20载弹指一挥间。在香港资本市场“落地生根”的中资企业家数,已由最初的40家左右跃升至如今的约千家。
  上证报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年间,中资股(红筹股+H股+中资民营股)数量在港股的占比从1997年的6%提升至目前的48%,市值占比从1997年的16.29%提升至目前的60.69%。互惠互利,从来都是罗湖两侧沟通的基础:南下的企业,为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香港资本市场,则为内地企业打开了一扇窗,助其成长。
  开放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一系列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正在拉近内地与香港的距离,A股、H股上市公司正展开愈来愈密集的交流,拥有两地上市平台的公司越来越多。“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我们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一曲脍炙人口的《狮子山下》唱出了共同的心声。
  逐波“递推”
  “0168!”1993年7月15日上午10时,一个崭新的代码在香港联交所的屏幕上闪烁,大厅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时任青啤董事长张亚东与时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一起端起盛满啤酒的玻璃杯,频频向在场的嘉宾祝酒。青岛啤酒成为首家赴港上市内地企业的瞬间就此定格。
  那一刻,张亚东或许不会想到,这一场洋溢着青岛纯生啤酒醇香的上市酒会,悄然孕育了一个蔚为壮观的资本时代。
  青岛啤酒是首批获准赴港上市的9家内地企业之一,紧随其后,上海石化、仪征化纤等一批公司相继登陆香港市场。
  “青啤开了先河,但受限于当时内地企业对证券化、香港上市还不够了解,涓涓细流直到香港回归之后才变成奔腾的潮水。”一位曾参与多起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方案设计的资深投行人士认为,1997年以前的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更多的意义并非体现在公司身上,这一切,直到香港回归后才逐步改变。
加载全文

全部评论 登录 可发布评论哦!
加载更多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立即下载

你看不到的秘密,都在财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