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外汇 > 人民币透视

|人民币透视

汇改15年 人民币国际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新浪财经 佚名

|
  适逢“7.21”汇改15周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离岸、在岸两大市场体系凸显人民币市场化成果。近年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汇率制度完善,更成为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重要前提与保证。然而,从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和不可兑换性上看,距离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因此,理性审视人民币现实状况与未来机遇把握在国际化道路上至关重要,切不可操之过急或盲目夸大。
  


  


  国际化制度改革已有成效
  国际化的前提在于自由兑付性,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紧美元,直到2006年1月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汇率市场化开始逐渐体现。由于我国为贸易大国,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贸易留到境外的人民币难以进入到国内资本市场,为此,2010年7月我国央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导签署《清算协议》促成境外人民币市场,离岸人民币市场诞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渠道与桥梁,而离岸市场发展至今也成为牵动在岸市场最重要的参考之一。
  由于7.21汇改以后,伴随资本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明显,直到2014年人民币贬值压力开始显现,我国央行2015年8月11日完善了央行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实现进一步市场化且双边弹性波动。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SDR也标志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重要里程碑。这15年期间,BIS人民币汇率指数、CEFTS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形成,其中参考转口贸易等货币篮子及权重可以更科学、更有效的反映人民币强弱,从而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参考和指导。
  纵观7.21人民币汇改之后的汇率波动,升贬周期十分清晰,自2005年开始计算,9年的升值周期与7年的贬值调整相呼应,2020年正处于7年贬值周期的最后一年。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化选择后双边弹性波动之间,已经越来越接近更合理、更适宜中国经济发展的汇率水平。在我国经济地位不断夯实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货币制度完善性,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跨境支付体系已然有所建树,未来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和机遇,将有更多的制度性支持。其中,依托香港及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发展海南自贸区,对接世界支付及结算体系,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将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跨越性的一大步。
加载全文

全部评论 登录 可发布评论哦!
加载更多
黄金路演
立即下载

看大咖解读投资趋势,下载财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