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银行 > 银行业内动态

|银行业内动态

中国银行范若滢: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提出更高要求

中新经纬 董湘依

|
  2019年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会议明确指出要“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主要关注点如下:
  一、完善LPR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并轨”,是畅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当前“利率两轨”的存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是“宽货币”未能及时传到实体,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初步计算,2018年以来的6次定向降准(或降准)共释放基础货币约3.4万亿元,资金供给总体充足,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企业融资可得性依然较低。二是不同市场利率间传导速度慢。2018年以来,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改善,资金利率显著下行,但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下降相对迟缓。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增强其与市场利率联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新的LPR形成机制在报价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范围、报价频率等方面均进行了完善。2013年,人民银行就启动了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但自LPR发布以来,其走势就与贷款基准利率基本一致,对现存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并没有起到显著的补充或者改进作用。从人民银行公告和答记者问的表述来看,新的LPR形成机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更能灵活、敏捷地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二是新增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有利于为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三是新增中小银行作为报价行,能够增强LPR的代表性;四是报价频率改为按月报价,以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