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汽车评论

|汽车评论

补贴退坡/日韩发力 2020年电池企业仅存20余家?

盖世汽车 佚名

|
  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而动力电池又是加速这一变革到来的基石和命脉。为了在动力电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全球动力电池厂商们早已开启了谋篇布局。
  从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历程来看,中日韩已基本垄断了全球供应市场。
  

  (资料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97GWh,同比增长41%。而装机量占据前十名的企业均被中日韩三国包揽,除来自日本的松下、来自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以外,其余七家均为中国企业,代表企业有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和国轩高科。
  中国成主战场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动力电池争夺战中,凭借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的中国市场顺势成为主战场。
  数据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从2013年的0.8GWh增长至2018年的56.98GWh,如此庞大的市场增量让各国电池厂商嗅到了巨大的商机,纷纷加码布局。
  早在2013年,以客车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飞速扩张,日韩电池企业因技术领先、成本控制更佳立刻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过该情形让国内电池企业的生存境况岌岌可危。
  直到2015年3月,国家工信部制定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日韩电池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进程才被迫按下暂停键。
  据统计,自《规范条件》发布以来,共有57家动力电池企业入选,均为国内企业。且在此之后,凡是不符合《规范条件》企业配套的新能源汽车,都无法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也就是说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
  某种程度而言,中日韩在动力电池领域“三分天下”的局面与《规范条件》的实施不无关系。彼时,动力电池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等企业手中,中国企业在技术、成本和管理上都无法与其相争,《规范条件》不但为本土动力电池企业赢得了宝贵的缓冲发展时间,也促成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崛起。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