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在线 > 汽车 > 车市动态

|车市动态

每经热评丨“双资质”不是造车的万能钥匙

和讯汽车 佚名

|
  每经评论员孙桐桐
  汽车制造业向来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外来者相继闯入汽车领域,想借助电动智能新技术打造出一片别样天地。
  但在我国,造车需要“资质”,它就像一张“准生证”,是外来者进入汽车制造领域要迈过的第一道槛儿。目前,我国手握“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已有数十家,其中不乏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这样有传统车企背景的“老兵”,还有像长江汽车、前途汽车、敏安汽车等“新进入者”。
  所谓“双资质”,就是车企需要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发的双重许可证书。如果想要造车,车企既要拿到发改委审核的汽车生产资质,又要拿到工信部颁发的可以上市销售汽车的资质。虽然自今年1月10日起实施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已经明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及其余由省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但“双资质”在汽车领域的“含金量”依然很高。
  但令人惋惜的是,如今手握“双资质”的车企,多数并没有迎来大发展,反而有不少陷入经营困境。
  比如长江汽车、敏安汽车、金康新能源等企业虽然已经建成了工厂和生产线,但规划中的不少产品至今没能落地量产。而像云度、前途等车企,虽然推出了量产车型,但市场反应较为冷淡。已经有两款车型上市的云度汽车,2018年销量为9300辆,今年上半年销量仅约为1000辆。更糟糕的是,有些“双资质”车企已经徘徊在濒临破产的边缘,欠薪、停产、卖地等负面信息不断。
  但也有“双资质”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出了成绩。比如,北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他们不断推出新品,满足市场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销量约为6.6万辆;奇瑞新能源销量约为2.7万辆,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居于前列。
加载全文
加载更多

精彩博文
×